看到DRG和KSG这场五局大战,老实说,人都麻了,乍一看像极了一场不设防的实验场,谁还能想到职业赛场变成了科研秀场?你别说,真正没包袱、没KPI压力的时候,选手们的本性和实验家气质全都写在操作里,什么兵行险着、野路子阵容、辅助装随心所欲乱换一气,没了那点枷锁,玩的就是一个花活儿,玩的就是心跳。有人肯定要问,这比赛究竟精彩在哪,还是就是一群职业大神在瞎玩?其实哦,所谓的“科研”,那都是正经本事——只是换了一种你想不到的打开方式。
先聊聊第一局,DRG直接把公孙离和明世隐这对奇葩组合带了出来,说是寻常赛场根本没见过的——确实,正常人谁会把这两位搭在一块去?明世隐链着公孙离,理论上灵活高输出,但你有没有想过,明世隐的双腿跟不上公孙离的瞬移和骚操作,大后期连人影都摸不到,链子接都成了玄学,全程就是“追不上,追不上,给不了链子啊,哥们等等我”,活像小学生追高年级大哥哥,气喘吁吁还掉队。四宝这局明世隐直接忙疯了,开局形昭辅助装,以为能克制点对面,还能减速,谁知梦岚公孙离照样被人秒了。明世隐一看,行吧,那我就11分钟换救赎,尝试再保一次。结果对面子阳压根不按套路出牌,直接奔狼强开,四宝后来只能干脆把辅助装换成奔狼,忙里偷闲疯狂折腾,这辅助装跟变魔术似的,转眼就三换。你以为辅助容易啊?不是容易,是忙得团团转。
这边DRG玩花样,KSG也不是吃素的,直接搞出阿古朵发育路,派给妖刀。可不得不说,阿古朵是个能活是真能活,发育路抗压谁家狠过阿古朵?自保能力是满分,但是这清兵刷经济那叫一个慢,伤害也不刺啦。妖刀虽然全程不死,团战输出也很稳定,但打来打去你会发现,对面就是不掉血,输出像刮痧,明明A了一串技能下去,自己还信心满满,结果人家却好端端站在原地。DRG这局没给KSG反应的时间,直接一波流。阿古朵科研体验结束,结论就仨字:不太行。
轮到第三局,子阳的亮点直接爆表。传送空空儿这种骚操作,你就当是赛场上的小彩蛋。风暴龙王团战,KSG抢了龙,却团战输了。子阳这时候兵线来高地,他灵机一动就想试试能不能传送把比赛带走。嘴上还说不能一波,其实心里早已蠢蠢欲动,怕不是在等那一炮热搜。说到底也没成事,但谁能想到比赛里还能操作到这份儿上,电竞归电竞,玩味归玩味。
好运气都眷顾那些愿意折腾的小天才。24分钟那波大团战,子阳又玩出了骚气的操作。空空儿大招开到梦岚虞姬,对面梦岚交技能走位,妖刀那边紧跟着火力压制。公孙离活过来还被白起拉个嘲讽,接着再被控暴毙一波,命像打地鼠似的。另一头妖刀被KSG集火,子阳很会做人,转头就去保队友,结果局面眼看崩盘,自家快阵亡了。观众正感觉DRG危险了,奇迹发生,子阳竟然莫名其妙复活。他没自己出复活甲,你以为他开挂?其实是巧妙偷了一件装备,把空空儿身上复活甲抠了下来,这操作属实——高能预警,不服不行。得,这波你有见过哪个辅助偷出来的复活,活生生把一个人救回来?不是天才谁干得出来。
两队在“科研”,但总有人在埋头苦干。对抗路花缘和萝卜,俩新生代你来我往,是真刀真枪正面互杠,不整花里胡哨的大变活人。花缘杨戬对萝卜曹操,一级拼得腥风血雨,硬是换血换到对线压制再越塔单杀。知道自己跑不了,把兵线全断了,一招棋高一着。萝卜虽然在对线细节吃亏,但到了团战却越发冷静,绕后偷袭漂亮,输出给力。说白了,萝卜还年轻,操作没差,就是欠点经验值。久经沙场的选手进化史,一看便知是时间问题。
最让人直呼过瘾的,是决胜局花缘的姬小满。啥叫分分钟主宰局面,全场感存在感爆棚。妖刀在这局游戏里,就怕是又回忆起春季赛被梓墨支配的心理阴影。还有几个同样野性的对抗路在S组等着,下轮比赛,悬念拉满。你说这样的比赛,没点噱头,能让人念念不忘么?
这个系列还展现了什么?专业战队也不是铁打不动的教条机器。辅助装不是买了就扔一边,连职业辅助也会眼观六路随时换,形昭、救赎、奔狼,哪里需要就奔哪里,玩得就是手速和反应力。装备系统不是说死规定,一场比赛能刷新三次装备,这不光是技术,你还得有眼力劲儿,知道啥时候调整,啥时候咬牙坚持。观众在弹幕区看着笑,其实全是精细“内卷”。有多少人甚至开始琢磨,这波辅助装换来换去,是不是在模拟真实工作的那种灵活机动,哪里有事儿去哪帮?
再说说发育路阿古朵,数据上妖刀一场没死,输出也算合格。但现实是啥?团战刮痧,打不死人,这就是典型的科研型尝试。风格稀奇,实用性嘛,尺有所短。实验精神需要鼓励,但如果真有老板现场看,怕不是要血压飙升。观众调侃:“我梦见我老板都没这么会折腾。”你说这话糙理不糙,创新得看场合,职业赛场有时是真的允许多元尝试。但这背后的逻辑,你不得不赞一句,敢拼才有故事,敢折腾才让比赛更像人类的狂欢。
现场的肉搏、偷家、断兵线,甚至那种“突然复活”的既视感,都让人觉得,职业赛和咱排位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操作的极限——而是脑子的无限。你在王者峡谷里敢这么换装备、敢这么组合阵容吗?绝大多数人是有点畏手畏脚的。可是职业选手没有畏惧,脑洞、胆量和手速,才是压死对方的最后一根稻草。你哪怕不会玩,光是敢想,也配得上“科研选手”的称号。
其实在这些比赛背后,更有意思的是那个无形的“二创”氛围。辅助三换,偷装备,开团方式五花八门,就是为了让对手摸不透自己的节奏,为了在梅花桩上跳舞。有观众会质疑,花这么多时间折腾阵容、捣鼓装备,是不是真的有用?你说用没用,下次碰上同款操作,说不定又能把人搞晕,科研就靠不断试错。打职业和做学问,哪个行业不是这路子?试验、凑巧、失败、下次再来,最后出了成果,那就是王炸。
归根结底,这种没压力的赛场状态,有点像咱们上学时某个突然没作业、老师突然不关注出勤率的下午——大家又兴奋,又敢大胆胡闹,该学还学,但玩的劲头反倒更足。DRG和KSG这一轮折腾,给整个S组注入了新鲜血液。一帮人大刀阔斧,不问成败,科研的勇气和野性的火花直接点燃全场。你要是还在纠结到底谁赢谁输,不如感受下这种创造力。毕竟,职业联赛玩的就是花活儿,谁能打破常规,谁才是王炸。
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种“比赛就是实验田”的氛围?你最期待哪一支队伍带来更大的惊喜呢?讲真,这样的神仙操作,你还想多看几盘不?
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,倡导健康、正面的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修正需求,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杠杠配资查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